罗平:吃上“产业饭” 走上致富路
2018-07-06 09:59:02   来源:罗平县委宣传部    作者:卢永   


 
       在罗平县阿岗镇恒鑫牧业养殖基地,脱贫村民吴玉乔和妻子李关芝趁天还没黑,正在给基地里5000多头膘肥体壮的“宝贝牛”喂草料。吴玉乔说:“过去在外打工劳动力弱,一年下来几乎没有什么结余,多亏了县里实行的‘支部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’政策,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,我现在种地、放牛两不误,一年下来,能挣5万多元。”提起收入,吴玉乔夫妇难以掩饰心中的喜悦。
       “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‘牛鼻子’,用产业发展支撑起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,让边远山旮旯里的贫困群众实现精准脱贫。”是罗平县委、县政府对11182户41920名贫困群众的庄重承诺。近年来,罗平县为实现这一庄重承诺,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、关键举措和根本出路,立足资源禀赋,坚持因地制宜,狠抓特色产业,乡村旅游、电商、特色种养等多个扶贫新产业新业态得到重点培育,构建起了“县有扶贫支柱产业,村有扶贫主导产业,户有增收致富项目”的产业扶贫格局。目前,通过产业发展,大多数贫困群众吃上了“产业饭”,实现脱贫,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。
加快三大对接  打开产业扶贫通道




       大力推进特色产业与贫困群众对接。用好资源、资金、项目、政策等杠杆,围绕贫困户融入产业发展,因地制宜,因人施策,量身定制,整合扶贫资金5425万元,发放精准扶贫产业贷款29431万元,发放贷免扶补创业贷款15581万元,扶持发展“蜂产业、生姜、冬春马铃薯、热区水果、中药材、畜牧、水产、油菜、烟草”等9大扶贫产业,建立了产业发展与贫困人口增收的稳定利益联结机制,为精准扶贫提供产业支撑;大力推进产业基地与扶贫基地对接。有效发挥产业基地集聚、辐射、带动作用,把产业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。整合项目资金700万元,以“支部+企业+合作社+基地+贫困户”的模式开展“蜂产业脱贫”工作,规划成立合作社20个,建设养殖基地50个,带动868户296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中蜂养殖;大力推进带贫企业与新型组织对接。引导经营正常、示范带动作用明显、带贫效果好的20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、34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559个合作社,连接 679户贫困群众,构建以带贫企业为龙头、新型组织为纽带、贫困群众为基础的产业扶贫联合体。同时鼓励企业、能人主动对接“村淘”“淘实惠”等电商互联网平台,将贫困户的村间特产、乡土山货推向国内海外。
突出三大坚持  提升产业带贫能力
       坚持龙头引领带贫。发挥龙头企业扶贫带贫的“雁阵”效应,深入推进“千企帮千村”精准扶贫行动,引进实体企业参与扶贫,通过保护价收购、贫困户参股、订单农业、劳务用工等方式,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,带动贫困户860户稳定增收;坚持产业融合带贫。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契机,探索“旅游+”民俗工艺品加工、“旅游+”乡村客栈农家乐、“旅游+”环境提升就业新路子,有力带动周边农户通过参与农家乐、乡村客栈、工艺品制作等经营活动增加收入,82户贫困户直接增收脱贫;坚持利益联结带贫。坚持龙头带动、大户示范,实施“3+1”带动发展脱贫工程,让企业、能人、大户和贫困户建立产业发展链接,通过能人、大户带动发展脱贫,支持贫困户挂靠养殖、种植能手和大户,向其学技术、学经验、找产品销路等方式跟随发展,促进241户贫困户增收脱贫。
建立三大机制  增强产业脱贫保障
       建立领导、资金保障机制。出台《罗平县2017年产业扶贫实施方案》,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为组长,县政府办有关副主任、县扶贫办、县农业局、县财政局、烟草部门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乡镇(街道)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,相关部门及乡镇(街道)有关负责人为成员的产业扶贫领导小组,并抽调精干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指导小组,负责做好产业扶贫项目的协调、实施及技术指导、培训等工作,全面落实产业扶持补助资金870万元,产业发展入股资金3063万元的来源;建立优先优惠机制。在专项规划、项目建设和资金整合上,把产业扶贫放在优先地位,对涉农资金优先整合到产业扶贫方面,对产业扶贫项目开辟“绿色通道”;建立考核考评机制。实行“一挂钩一否决”,县直单位与联系贫困村扶贫考核挂钩,对产业扶贫绩效落后的实行责任追究和一票否决,以严肃问责倒逼产业扶贫任务落实。